何圆圆
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女兵安妮》。
这本书的内容是:1937年英语医生乔治。兰德来中国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他的妻子被杀害,13岁的女儿目睹了这一切,得了严重的失忆,她只记得为母亲报仇,继而加入了新四军,在党的感召下安妮成了一名战士,并且向往党,加入党,成了一名优秀党员。
我要向安妮的执着。母亲死后,她就一心一意的想要一只枪,为母亲报仇,可是队伍中有人阻止她拿枪,安妮只好去绘画组,队长要安妮去当医生,安妮不乐意,有一次战友告诉她行医也是为了报仇,安妮也全心投入学医。
我还要学习安妮的乐于奉献的精神。当时很多人认为外国人很坏,但是安妮依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她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品质真的让人敬畏。
安妮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带有仇恨的外国女孩,能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一个行医行善的奉献的优秀党员,中国共产党就像一束光明,照亮了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走进光明,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
篇二:女兵安妮读后感徐佳曦
我推荐《女兵安妮》这本书,为什么?来听听吧!
这个故事来自抗日战争。1973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妮爸爸乔治·兰德在中国为军队伤员治疗,遭遇了南京大屠杀,安妮母亲易路斯为了保护丈夫和女儿,被日军杀害,当时日军杀中国人从不眨眼。13岁的安妮目睹残忍,从而患上了严重的PTSD症,一个小女孩目睹血腥场面过多竟患病,现在的小孩可承受不了。一心想为家人报仇的她加入了新四军队伍,成为了一民抗日军人,闯过一层层难关……她在部队里从没哭过,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怎样的艰难困苦,她都会克服,我觉得她很勇敢。其实就像现在这场新冠疫情,涌现出了那么多的白衣天使,他们穿上防护服,迎难而上,无所畏惧,和时间赛跑。可当他们脱下防护服,却流露出了弱小的一面,显得那么可爱、真实。
记得有一次运动会,我参加200米跑,只听裁判员喊:“各就各位,预备……嘘!”只听一声哨响,运动员们如火箭一般冲了出去,我也不例外,到了中段部分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看着其他运动员慢慢跑远,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咬牙坚持地跑向终点,拿了最后一名。我很伤心,但是老师安慰我说:“重在参与!能够坚持到底,你是好样的。”
这本书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精神内核,传承红色基因。透视了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残酷行为,写出了中华儿女与国际友人的关系,与他们一起并肩抗战!
我是中国人,怎能忘记祖国的耻辱?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篇三:女兵安妮读后感李政烨
《女兵安妮》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儿童长篇小说,讲述了女主角安妮亲眼目睹母亲被残忍杀害后患上了PTSD综合症,忘却了自己的身世,不相信任何人,一心复仇,后来在和新四军战士们的相处过程中受到感召和触动,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反法西斯战士的故事。
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安妮无疑是不幸的,年仅十三岁的她经历了巨大的伤痛。但命运又并非完全抛弃了她,安妮孤身一人时遇见了八婆,一个如同亲奶奶一般对待她的人,让她不至于无依无靠饿死街头,给了她的心灵一些慰藉。后来她加入了新四军,年轻的排长莫恩声是一个善良温暖的战士,他给予安妮安慰、保护,理解她的过分警戒,包容她因为警戒对自己的伤害……他告诉安妮:新四军都是兄弟姐妹,要彼此信任。正是因为他对于战友有着真挚的感情甚至为了保护战友失去了生命,安妮对于周围人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渐开始接受一些战友的关心并成为了朋友。在当时的安妮心中,莫恩声是个怪人,她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别人这样好,但她会记一辈子。这正是真情的力量,除了时间,只有真情能感化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在和吕小驴以及其他的新四军战友相处的过程中,安妮得到了大家的关心,被真诚地对待,在党的关怀和引领下,心中的寒冰逐渐消融。战士们之间的真情令人动容,在战乱年代,真情显得更为难得。而不幸的安妮,也在这样一群真诚可爱的新四军战士的温暖下,逐渐走出了阴影。
唯有真情暖人心,无论是在哪个年代,真情都是珍贵的,它能温暖人感动人甚至改变人。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以真心待人,给予他人温暖。或许在不经意间,更多的“安妮们”就能得到温暖,得到救赎。
篇四:女兵安妮读后感费沁妍
读了《女兵安妮》这本书,我十分佩服新四军勇往直前,奋勇作战的精神。我一直记着这句话:他曾经说过,他见到了一个人。找到了一条路,一条属于中国人的光明之路……这条路是我们中国成立的那条路。这本书中有一些让我历历在目的人士,如吕小驴、郑多鱼、莫排长(莫恩声)……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也是不平凡的人,因为他们是爱国人士,是英雄!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1937年,英国医生乔治·兰德来中国实施人道主义救援,遭遇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妻子被日军杀害,13岁的女儿安妮因为目睹了日军暴行,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安妮一心想要报仇,于是加入了新四军队伍。在党员同志的感召下,在战友们的关心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本书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国际主义战士群体中的形象,弘扬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传承了红色基因,剖析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闪光点,谱写了一曲党领导下中华儿女与国际友人并肩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的英雄赞歌。
“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我想让你知道,进了咱们排,我们就是你的兄弟姐妹,无论遇到怎样的痛苦,我们一起扛。”就这是团结,我们也要学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学习新四军的精神。
《女兵安妮》就是这么一个感人的,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故事。
篇五:女兵安妮读后感陈佳宇
《女兵安妮》这本书是由法学硕士、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丽创作的。主要写了1937年,英国医生乔治·兰德来中国实施人道主义救援,遭遇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妻子被日军杀害,13岁女儿安妮目睹日军暴行,因此患上严重的失忆症。安妮一心想报仇,加入了新四军队伍。在党员同志的感召下,在战友们的关心帮助下,她渐渐成长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并向往着加入党组织。
作品塑造了党领导的军队里国际主义战士群体形象,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传承红色基因,剖析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透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闪光,谱写了一曲党领导下中华儿女与国际友人并肩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的英雄赞歌。
除此之外,作者的描写也很细致,无论是安妮外貌、心理描写,还是种种环境的描写都让人身临其境,画面仿佛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妮因伤心而睡不着觉,在月色里疯了似的喊叫。当我看到这里时,体会到安妮时多么可怜、多么无助。当我看到安妮出去探听军事情报的时候,一位中国老人被日本人踢翻在地,她相救可又不能救时,对日本人的仇恨,看出她是一个善恶分明的人。
《女兵安妮》这本书让我深切感受到日军的残暴,当时老百姓的痛苦以及中国人民对祖国的大爱!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要不忘历史,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篇六:女兵安妮读后感郭诗雯
拯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灵魂,拯救,没有国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100岁生日,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抵御外侵取得伟大的胜利,那些抗战中牺牲的革命先辈们都已模糊在历史的画卷中,模糊在战火硝烟里……他们有父母兄弟、有妻子儿女、有血有肉……他们不应该被忘却。
最近,我阅读了《女兵安妮》这本书,得到了很深的感触。本书以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位外国女孩安妮,在母亲被残害后加入新四军,决心要为母亲报仇。最后在战友的贴心帮助下,安妮不再“一根筋”,放下执念,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地医生,更好地投入了抗日。
此书通过一位外国女孩的视角来描写日本军队在南京的罪行,与后文提到的“美好”照片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日本军阀的残忍,但这些,安妮全都挺过来了,她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与坚持不懈的韧劲,直面地挡下了许多困难。母亲的死亡、连长的牺牲、父亲的失踪……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精神体现在了每位战士的身上,安妮的好朋友吕小驴亦如此,但吕小驴比安妮更加乐观,这样的乐观,也让安妮心里暖暖的。这个外国女孩在中国革命战争红色熔炉里不断锻炼成长,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闪光,让我们了解过去那段值得铭记的峥嵘岁月。
安妮坚强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地韧劲,让我感到惭愧,我总结了自己和弟弟的几大“罪行”,一大“罪行”:我和弟弟只要在作业上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我们立马翻脸不认题,要么干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要么索性把题放一边,画一会儿表情包;要么叫爸妈来给我们讲解,做不出来时心里越加烦躁,最后干脆不做了。二大“罪行”:假期里计划好每天早晨锻炼身体,因为我的意志不坚定,锻炼了没几天,就开始找各种借口,一会说天气下雨,一会说自己筋骨酸痛,最后索性就赖床了。三大“罪行”:弟弟在假期里安排了游泳课程,前几节课兴致很高,每天都期待着游泳课,但越到后面难度越大,他反而越加拖拉,甚至还不想去上课。我们在生活中就缺少像安妮这样坚持不懈的品质。
安妮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奥运健儿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日夜刻苦地训练,不止是为了在奥运会上拿一块金牌给自己争光,更重要地是为祖国争一口气,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强大!此次东京奥运会上,为祖国挣得首枚金牌的正是十米气步枪选手--杨倩,她又是清华大学的学霸,这位姐姐真是让我无比崇拜,在赛场上她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在最后一枪承受住巨大压力一举翻盘。在平时的训练中克服心理障碍、刻苦训练,她坚持枯燥乏味的训练,反复练习基本动作,打牢基本功。她品学兼优,信念坚定。十年来她努力平衡学业和训练,高三时,积极面对高考和训练的双重压力,用常人难以坚持的毅力,读书到深夜,同时还要马不停蹄地准备射击冬测。她凭着坚定不移地信念,最终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现人生理想。
中国跳水梦之队,14岁的全红婵是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她用近乎完美的表现为中国队再添一金,书写了新的少年传奇。她在7岁前,都没有接触到跳水,由于父母都是农民,并且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家境贫寒让她从小就比较懂事,当她知道跳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跳出个名堂。在其他小队员都忍受不住训练艰苦偷懒甚至落跑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加练的那一个。体校的破旧,训练的艰苦,让不是很早接触跳水的全红婵跳出了成绩,在奥运选拨赛中,两度收获冠军,成为了妥妥的黑马,入选了跳水“梦之队”。赛场上的她冷静沉稳,生活中更多的是成熟懂事,她希望自己多赚钱,给患病在身的妈妈治疗身体。在每块金牌的背后,都是先辈们一次次赛事经验的积累,队员们无数次艰苦的训练,无数次身体与意志力的对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健儿们每次的拼搏、获得的荣誉都在向全世界和国人证明我们祖国正在日益强大,不是这么容易被打倒的!
健儿们的精神品质、安妮的精神品质深深感动了我,《女兵安妮》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亲人的分离,让我认识到一个人不管遇到的境遇是困难还是顺遂,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都要保持乐观和希望,更让我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中国的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杀敌”时让我明白,他们永不言败,越来越多的小将在逐渐成长,得以挑起大梁,他们蓄过的力,都是此刻展现的光。而我们新生代的少先队员们要在成长中要克服困难,勇于坚持不懈,敢于学习,敢于拼搏,敢于创新。
有国才有家,和平年代让我懂得更加要珍惜当下,更加要弘扬向阳而生的精神、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和社会传承更好的品质,让世界知道那抹最靓丽、最奇迹的颜色叫做中国红!
篇七:女兵安妮读后感王淳逸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像交上一位益友,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智慧。
夏日炎炎,我躲进图书馆,从书架上翻开了《女兵安妮》这本书。我仔细阅读,书中讲述了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英国医生乔治。兰德来中国实施人道主义救援,遭遇到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安妮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她的妈妈也被他们杀害了,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
安妮一心想报仇,于是加入了新四军。加入初期,安妮沉默寡言,警觉性极高,又由于肤色的不同,跟其他战士格格不入,但是莫排长总是关心帮助着她,让她感到了温暖。在莫排长的教导和影响下,战士们对安妮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后来莫排长和战士们为抗击日寇而先后牺牲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安妮,让她终于走出了精神阴影,加入抗日队伍中,成了她起初最不想当的救死扶伤的医生,和战士们并肩作战,完成了成长中的灵魂蜕变。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对安妮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
去年的新冠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在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有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的年轻医护人员,还有各行各业的自愿者,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的“战役”英雄。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少先队员的我,更加应该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为建设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篇八:女兵安妮读后感吴希晨
缓缓合上书,抚摸着光滑的封面,我的胸脯不断起伏着,激情如烈火般在胸膛里熊熊灼烧……
年幼的英国女孩随行医的父母前往中国,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地狱似的南京城里,安妮母亲被豺狼虎豹般的日军杀害。绝望的安妮怀着满腔悲愤加入了新四军队伍。在战友们的关怀帮助下,她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我见到了一个人,找到了一条路,一条中国人可以昂首挺胸走下去的路!”一句句熟悉亲切、铿锵有力的话语穿透层层书页,仿佛一束明媚的春光,照亮了我的心田。也许,这条非比寻常的路,便是机智勇敢、便是坚强不屈、便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此时的我,又恍若置身于一年前那没有硝烟的战场。无数的年轻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穿着防护服在在“战场”上前赴后继,无所畏惧。为了拯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舍小我为大家”。
这一幕幕,使我对这些平凡却伟大的英雄们的敬佩之情,化作汩汩泪水,从我的脸颊缓缓流淌。随后,一个坚定的信念从心底油然升起:“我要像他们那样,做一个迎难而上的逆行者!像安妮一样成为一名英勇无畏的英雄。”这个美好伟大的信念带着我陷入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中。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遐想。打开门,探出头去,迎接我的是一张黑红黑红沾满雨水的中年大叔的脸。“小妹妹”,大叔递给我一张单子,“小区要组建志愿者团队,你参不参加?”我望着雾蒙蒙的窗外,听着雨点在窗子上的蹦跶声,没有吱声儿。“不参加?”大叔伸手扯回单子就要关门“那我走啦。”我忽然一个激灵,几分钟之前的美好信念回来了。猛地拽住门把手,大叫“请等一下。”
半年前的我又浮现在眼前,同样的天气,同一个大叔,面对他的再三询问,我选择了退缩。将当志愿者的愿望深憋心里。每当在楼道中,在花坛边,在垃圾房遇见吭哧吭哧干活的小志愿者们,我都选择跑开,躲在角落里远远望着他们。想起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不愿吃苦的我,谈什么“舍小我为大家”,谈什么“最美逆行者?”深深的惭愧自责充斥着我的心房。
“叔叔”,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将门打开到最大,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大声喊道,“我参加!”叔叔的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在单子上迅速记录过后,不忘提醒:“小妹妹,明天下午一点小区北门集合哦!”
我点点头,转身冲回书房。不敢相信却又万分兴奋激动地喃喃着:“我报名了,我报名了……”
《女兵安妮》静静躺在书桌上。红色封面上那个年轻姑娘正冲我微笑着,眼神里满是欣喜和安慰。我知道,是安妮的力量,在无形之中,鼓励着我,驱使着我沿一条道路,昂首挺胸向前,向前。
篇九:女兵安妮读后感杭徐诺
暑假中,我读了《女兵安妮》,这是一本为了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的礼物,故事内容深入人心,引人入胜。
主人公安妮是一位英国小姑娘,她的祖父是四川人,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全职主妇。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时候,安妮爸爸在前去救中国人,但却失踪了。安妮妈妈前去寻找,不曾想,小安妮也跟去了。安妮爸爸为了救一位中国男孩,被日本人逼到墙角(当时日本人不敢动英国人),安妮妈妈为了保护丈夫死了,安妮爸爸很气愤把日本人杀了,当时安妮脑子糊涂,将她爸爸认成了杀人凶手。
几年后,她成为了士兵,去执行将南京屠杀拍摄者送往英法租界任务,在过江时不幸被日本士兵发现,战友吕小驴因保护拍摄者而死亡(享年三十六岁,尚未入党。
这项任务无比重要,有可能会丧失生命,可她还是坚持要去。由此可以看出安妮年龄虽小,但是很勇敢。
我记忆最深的一段是安妮刚入伍时进行了射击训练,一名叫陆湛的新兵是和安妮一起入伍的,他是位神抢手,第一次用枪,就正中靶心。而安妮的第一枪打在草人左胸靠下处,第二枪打在稻草人的眉心,都偏了,但当班长问她是否是有意瞄准时,安妮不仅回答了是,还指着那两处说:“这里,这里,必死。”班长都惊呆了,这么小的孩子,知道的竟这么多。
从这本书我联想到了红军长征的时候,身上的干粮吃完了,他们就挖草根,啃树皮,可是到了荒漠,别说植物了,就连鸵鸟屎都找不到,他们又想到了吃牛皮腰带,过了几天腰带也吃光了,他们就饿着肚子走,凭着顽强的毅力走出了这片荒漠。
冬季他们面临着被寒冰冻死的危险,继续赶路,军需处长舍己为公,成了一座晶莹的冰雕。
从《女兵安妮》中,我学到了勇敢与坚强。
篇十:女兵安妮读后感俞莉雯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女兵安妮》,其中有一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读的这个故事叫《战友》,这篇小故事主要内容是吕小驴因为做了让他师兄莫恩声很生气的事情,所以被莫恩声罚在牢里闭门思过十天,吕小驴用最伤人的话骂走了师兄莫恩声,没几天师兄就壮烈牺牲了,安妮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吕小驴,吕小驴没想到的是那次竟然是和师兄的永别,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嚷着:“我不要他做英雄!我要他回来!”然后他推开三位班长,跑进树林里,拿出自己的笛子吹了起来。这时安妮走了过来,并没有骂他,而是试着分散他的注意力,安慰他。吕小驴为之前差点让安妮丢了性命的事情而悔恨万分。
这个故事体现了安妮善良、不记仇的优良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安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她的善良体现在她会不计前嫌地去安慰一个曾经差点要了她的命的人。她的不记仇体现在吕小驴差点要了她的命,吕小驴也受到了惩罚,但是安妮并没有因此而幸灾乐祸,她选择了忘记,选择了原谅吕小驴。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到沉思当中,我发现主人公安妮所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在我的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安妮的善良品质,在暑假之前的一次数学课上,白周欣遇到一道令她非常头疼的数学题,眼看交作业的时间就要到了,她想破脑袋都无法解开这道难题,她就轻轻的哭泣起来,使得坐在前面的我顿时心烦意乱,但是我还是耐住性子转身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教你这个题目怎么做,现在可以不哭了吗?”说完我就把这个题目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交给了她,她按照我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安妮那不记仇的品质在我身上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班有个同学叫陈妤,她经常瞧不起别的同学,她经常嘲笑我脑袋不灵光,我听了非常气愤,紧紧地捏着拳头,拳头上都冒出了汗水,真想揍她一顿,但是我知道打人是不对的,那是卑鄙小人的行为,我把陈妤嘲笑我的话放在心里,但是过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就把她嘲笑我的话完全忘记了。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能忘记这些优良品质。
篇十一:女兵安妮读后感林奕彤
拯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灵魂,拯救,没有国界……
《女兵安妮》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推荐的书目。它讲的是13岁的英国女孩安妮和母亲来到中国寻找父亲,在返回的途中妈妈被日本军杀害。安妮目睹一切后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一心想为妈妈报仇的她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在战友们的关心帮助下,安妮渐渐成为了一名反法西斯的小战士,并向往加入党组织的故事。
在这十几章的故事里有一幕让我印象最深刻,吕小驴中弹后他安慰安妮和安妮含着泪水想要救吕小驴的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起初吕小驴和安妮还是一对“死对头”,可是一转眼就化敌为友,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作为一名医生的女儿,安妮看见伙伴中弹后立即想为他止血,可是不管安妮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一条条鲜红的血蛇不断涌出吕小驴的身体,安妮的眼泪接连不断地流出了眼眶,吕小驴抬起手想要抹去安妮脸上的泪水,可是手没碰到泪水就重重地砸到了地上,不再温暖。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书中人物丰富多彩,性格迥异。有对安妮关怀备至的莫恩声排长;有一二三班的各个班长,陈有发、何老五和盛官;有对安妮从厌到善的吕小驴;还有神枪手郑多鱼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主人公安妮了。她不仅勇敢、坚强还临危不惧,最终她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南京大屠杀时日本军无恶不作的行径。虽然现在的我们离战争很遥远,但是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伟大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鲜血在战场上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篇十二:女兵安妮读后感康笑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937年,英国医生乔治。兰德来中国实施人道主义救援,遭受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等南京大屠杀,妻子被日军杀害,13岁的安妮目睹日军暴行,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安妮一心想报仇,加入了新四军队伍,在战友的关心帮助下,安妮渐渐成长为一名反法西斯的战士,并向往加入党组织,最后成为一名医生。在整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莫恩声、安妮和吕小驴三人。在我的印象中,莫恩声是安妮在参军之后唯一不忌惮安妮的血统与国籍,并且还安慰她,帮助她。后来在一场战斗中,莫恩声为保护新兵郑多鱼,而牺牲自我,保护他人,这种高尚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安妮,这本书的主人公,留给我的印象也不小。这位患有严重失忆症的女战士,这位女战士的失忆症叫“PTSD”,“PTSD”是指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目睹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安妮在刚入伍时,并不事事顺利,但在她自己的努力加上莫恩声和吕小驴的照顾,她的失忆症逐渐好转,后来到了服务团的绘画组做任务,后来还常到医务室充当翻译,毕竟安妮是英国人,但有一个中国爷爷,所以安妮中文和英文都会。后来安妮与她的爸爸重逢,但不久之后安妮的爸爸又失踪了,安妮来到上海找爸爸,但没有找到,后来安妮长大,当了一名医生。因为她觉得那里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安妮的童年是坎坷的,但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安妮的童年虽然没有留给她快乐,却给她的心灵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回忆。
吕小驴原来是安妮仇人,但后来得知自己的师兄莫恩深牺牲以后,十分伤心:夜晚别人在睡觉他却在别的地方伤心欲绝的哭,好在吕小驴得到了安妮的照顾,因此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后来两人化干戈为玉帛,互帮互助。但可惜的是,后来在一次任务中为救一个对中国有用的日本人而英勇牺牲,吕小驴和他的师兄莫恩声一样都在帮助安妮,处处为他人着想。
《女兵安妮》这本作品塑造了党领导的军队里国际主义战士群体形象,弘扬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传承红色基因,剖析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透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闪光,谱写了一曲党领导下中华儿女与国际友人并肩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的英雄赞歌。
《女兵安妮》这本书告诉我战争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很不易,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守护了我们现代孩子的童年,守护了我们的快乐。我们要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篇十三:女兵安妮读后感曲忆
他曾经说过,他见到了一个人,找到了一条路,一条属于中国人的光明之路……
《女兵安妮》是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之作,它的作者是赖尔。赖尔本名周丽,是法学硕士、大学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特邀文学创作员、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对象和南京市三八红旗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来自英国的红发女生。因为她的妈妈被一个男人杀死了,她就慌张地逃走了,后来被新四军所救。因为一心想为自己的妈妈报仇,就加入了新四军。到最后才发现,“凶手”其实是他的父亲。她想留住父亲,可父亲最后却失踪了……
《女兵安妮》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永不言败,向着光明、向着真理,勇敢并坚持下去。
我以前十分怕水,就算有人把我拉下水,我也会拼了命地爬上岸来。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可把我急的呀!可是明天就要上课了,再怎么不情愿也来不及了。第二天,我只好硬着头皮下了水,老师让我们漂浮,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结果一下水就呛个不停,我不想练了。可这时,安妮勇敢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说:“不要放弃呀!加油,你是可以的。”我想:对呀!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坚持,坚持才能成功呀!于是,我努力去练习,终于,老师表扬了我,我十分高兴,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渐渐的,我喜欢上了游泳这一个项目,啊!我终于克服了怕水。
《女兵安妮》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很好的书,大家也快去看一看吧!
篇十四:女兵安妮读后感徐馨然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色书籍名叫《女兵安妮》。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来自英国的女孩名叫安妮,她的妈妈不幸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鬼子给杀害了。小小年纪的安妮决定为妈妈报仇,光荣地加入了新四军队伍。在共产党员的感召下,在战友们的关心帮助下,安妮渐渐走出阴影。她既是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又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刚加入新四军队伍时,安妮才十三四岁。她雪白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尤其是她那一头火红火红的长发,就如同烈火一般。虽然安妮在异国他乡,遭遇如此苦难,但是她又幸运地在党的温暖关怀下成长着。她勤奋刻苦、为人善良、珍惜友谊。特别是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安徽距离上海有三百六十多公里,新四军没有马匹和车辆,只能靠两条腿来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安妮他们一不小心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注意,当场被抓了个正着。小安妮不慌不乱,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法子。她讲着一口流利的日语,谎称是日本人的朋友,于是他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小日本的信任。最后,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正是那些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精神,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要向书中的小主人公安妮学习,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学习,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篇十五:女兵安妮读后感吕忆瑗
今年暑假,我读了《女兵安妮》,这是一本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书籍。
1937年,英国医生乔治·兰德受父亲的嘱托来中国参加援华医疗队,满分/帮助饱受战争伤害的中国人民。妻子在南京被日军杀害,13岁的女儿安妮目睹了日军暴行,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失忆症。一心想报仇的安妮加入了新四军,在莫恩声,吕小驴,朱团长等人的帮助下慢慢走出了阴霾,并成为了一名反法西斯战士。
文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15章《拯救》,前半篇写安妮,王一心,吕小驴一起去执行任务——拿回乔治在上海发现的重要情报。刚开始,他们一次次有说有笑地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气氛相对轻松。可后面剧情有了变化,在渡船过河时,日军又再一次搜船,紧接着就对他们疯狂的扫射。王一心受了重伤,安妮一人拿起枪反击,将日军击毙,从中我看出了安妮的勇敢。读到这时,我想到了郑多鱼,虽然他第一次开枪反击敌人时十分害怕,射死了一个日军就吓坏了,没有像安妮那么果断,勇敢,但是后面他因战争失去了一只眼睛,身负重伤还去战场战斗,不畏牺牲,保卫祖国的决心让人看见了他的蜕变。
最后日军将手榴弹扔向他们,眼看大桥要被手榴弹炸死,吕小驴本能地挡在大桥前,在危急时刻不去想值不值得救,从这本能的举动,看出来他完全做好和他师兄一样的准备……从前面的轻松到最后的悲伤情节,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还采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使文章十分生动,让人声临其境。
我深深地被书中勇敢,坚强的安妮打动了,也被从五湖四海赶来帮助中国的外国朋友所感动,因为他们都怀着帮助中国人民的一颗心。